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9858600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百度图片

材料二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序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1)材料一中的三幅示意图分别反映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了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3)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明太祖是如何做的?根据材料概括他这么做的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19-20九年级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各种学说中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法家学说。

材料二:

材料三: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谁?他强调什么?建立怎样的专制统治?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开创的?中央政府中的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什么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西汉政府实行了什么措施?此外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还建立了什么制度?以上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0-05-06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的不同见解。从统治者的选择来看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和边疆管理机构?

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妥协中的创新表现和法律依据。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
2022-05-26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随着这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是指要建立怎样的国家?

材料二:“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


(2)由材料二看出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说出秦朝在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令的影响?

材料五: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六: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结合材料五、六指出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有哪些创新?

材料七: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5)材料七体现的是朱元璋的什么措施?他在地方上又是如何进行改组的?

材料七:中“(明末以来)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修撰《四库全书》的上谕


(6)依据材料七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什么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八: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7)依据材料八,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分别举一例说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
2019-12-2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