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664391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1)材料一、二、三各自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2)材料一、二代表的思想学派中,各自创始人是谁?两大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的主张各是什么?他们分别给后世留下的经典代表和言论著作有哪些?

材料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商君”是谁?他代表哪个学派?

材料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六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闻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节选


(5)根据材料六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意义在于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活动,请结合图文进行探究。
【分析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国成为第一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哪场改革?当时秦国的国君是谁?
(2)材料二中秦国改革的哪项措施使得“民勇于公战”?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改革】

材料三: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步六孤
拔拔长孙贺兰
达奚独孤
乙旃叔孙勿妞于
丘穆陵尉迟

(3)材料三、四共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此次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提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具体指改革中的哪一内容?
【感知改革】
(5)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改革有哪些认识?
2023-12-28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是我国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国)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

材料二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狐贺赖独狐
汉姓长孙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场改革的内容?这场改革成就了谁的霸业?
(2)材料二所述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一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什么?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什么改革?改革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01-27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材料二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
(3)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卫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023-08-12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