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6875875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三   ……(这次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们的推广促使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请问材料二概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趋势?
(3)材料三的“这次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最能反映“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的措施是什么?其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22-23七年级上·广东·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思想的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据材料二,指出汉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材料三说明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4)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5)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2-07-27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图一 耒耜               图二 青铜器                                图三 铁制农具
(1)材料一中,图一工具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发展?图二是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什么?图三铁制农具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化,它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这一时代人们栽培和利用的植物比后世多而杂,有所谓”百谷百蔬”之称,后世所谓”五谷”(粟、黍、稻、麦、菽)也包括在内。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丝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这种作物构成延续到唐宋以前仍未根本改变。

——摘自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的原始居民。

(文化言发展)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4)材料四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2021-12-18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造纸术、冶铁技术、水力技术、金银器皿和工艺品等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中亚、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罗马帝国、阿拉伯大食帝国、印度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如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制糖技术、制玻璃技术等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刘玉才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局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