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72047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种制度”指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实行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材料三       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天下”。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3)材料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他主导建立的元朝“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道,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具勇于公战,怯斗,乡邑大治…天子致(给)胀(祭祀的肉)于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


(1)材料评价了哪一历史事件?“天子致昨于孝公,诸侯毕贺”体现了该事件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朝代统治者举措
魏晋南北朝依据出身、门第选官
隋朝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2)请完成表格中隋炀帝的举措。有人说“科举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以皇帝为代表的时建统治者,也有人说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读书人”,请说明你的立场并陈述理由。

材料三   洋务运动所进行的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尽管他的政治动机和目的是反动的,力量是薄弱的,效果是不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姜锋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的政治动机和目的是反动的?如何理解这场运动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材料四   现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4)材料四体现了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因此成为哪一场重大改革的领导者?
(5)你从上述改革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3-04-01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1)阅读材料一,分析隋以前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一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改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的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方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3)唐朝沿袭和完善了这一考试制度,通过这种考试获得比赛第一名的被称为什么?据材料二回答,武则天大力发展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有人说:“隋朝的这一措施同今天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一样,都是选拔人才,所以实质是一样的。”对此,你怎么看?
       材料三: 观察下边图片
                                                  
(5)这一图片所代表的机构设置被称作什么制度?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如修缮唐都长安须哪一机构具体负责落实?
2017-05-09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

材料二: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材料三: 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
2022-05-2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