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17301485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颁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2)材料二中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变法的其他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从这次变法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2-01-20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叔封建国家的建立英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源头活水”的原因。其中,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描动社会转型的最根本目的。并依据材料写出商勒变法的特点。
(4)据上述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0-11-24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经济篇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哪一遗址居民就已种植水稻?
探究二:制度篇

材料二: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制度。


(2)禹的儿子启凭借家族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标志着什么制度的出现,从而代替了禅让制?
(3)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探究三:改革篇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4)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后,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2022-11-03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