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170976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叔封建国家的建立英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源头活水”的原因。其中,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描动社会转型的最根本目的。并依据材料写出商勒变法的特点。
(4)据上述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周各大国……原来就是周王朝的诸侯国,本来就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时尚风俗伴随着这些大国的扩张也深深的渗透到周围非中原文化区的国家中,“华夏”和“中国”的观念这时已经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绰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传统的天下观念把“中国”定位为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中心。……在统治疆域上,历代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区域为核心区域,但同时通过朝贡、羁縻(注: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民族政策)、土司(注: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册封等机制吸纳周边的藩部或属国,天下体系长期呈现为一种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状态,中国的“内部”与“外部”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华夏”和“中国”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治理特征在清朝的具体表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2023-05-15更新 | 8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疆域的变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道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为管理和经营这条道路,中央政府该区域设立了什么机构?
(3)请指出材料三中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哪些?
2023-09-16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追根溯源】

孙老师从(美国)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节选了如下一段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成,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学术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虎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你认为秦国主要接受了材料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争霸兼并】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经过春秋近1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7国。战国时期各国的战争更为频繁,比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频繁,规模也更大。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3)小史同学在阅读了上段材料后,绘制了《战国七雄示意图》(如下)。请帮他在横线上填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①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②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显著减少,说明统一趋势加强。(     )
③战乱频繁,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
2024-01-01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