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7349744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
(4)材料四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5)分析材料五中从图3到图4,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商鞅变法与此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6)目前,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史记》中记载:“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而“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材料四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原始农牧业阶段”的早期居民代表。材料中增殖的“天然的产品”指什么?
(2)将材料二中的三幅生产工具图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正确排序。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工程的名字,并结合所学写出其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09-29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某班历史小组以“农业发展史”为题目进行主题展板学习活动。
展板一   【图片说史】

(1)观察图1,这组图片资料可以用来学习下列哪一主题?(只写序号)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②原始农业的发展历程;
③灌溉技术的进步;④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观察图2,指出图中圈出的早期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共同点,以及A、B两处先民培育的农作物。
展板二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一两个观点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凤阳的变化源自我国对农村政策的怎样调整。
展板三   【时事鉴史】

上网查询资料时,学习小组刷到一则光明网的报道: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印度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世界媒体,纷纷发文悼念。

学习小组整理世界媒体的报道摘要如下:

美联社:袁隆平的团队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

路透社:中国农学家袁隆平使得数百万人免于饥饿。

《印度报》:袁隆平不但造福于中国,而且也造福其他国家。

(3)媒体集体为袁隆平发文悼念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农业经济,在战国、秦的基础上达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高峰。在生产规模、工具、方法等方面,都为以后2 000年农业的发展树立了基本模式。西汉铁农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时人云“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牛耕也十分普及……成帝时人氾胜之著有农学专著《氾胜之书》,对当时农业生产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西汉水利事业发达,关中形成了由郑国渠(秦国时修建)、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许多渠道构成的水利网,其余地区也修建了为数众多的水利设施。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请指出材料一图中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哪两个区域。(用序号表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农业发达的原因。
2024-06-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