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建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8534373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关于秦始皇评价:章太炎在《秦政记》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认为:“始皇刚毅庆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这一共同体总是能够帮助华夏民族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之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事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台湾问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
现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别。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歌曲《祖国统一战歌》天也说,地也说,世界只有一个中国,黄河说,长江说,台湾永远属于中国……为了统一我们准备着,等待号令,等待出征,等待祖国统一的时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共同体的作用。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是谁开创的?汉武帝采取了哪一举措完成了“精神空间整合与凝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元朝、清朝的史实说明在西藏治理中统治者如何展现“富有智能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事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的。
(3)材料三中提到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哪场战争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及意义。
(4)根据材料三中不同学科知识反映出中华儿女在台湾问题上的心声是什么?为此,我国对台湾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资料中可知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说说你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2024-06-0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采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中伟大的“突破”指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局面?指出这次伟大“突破”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韩非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七年级同学以“秦的统一”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请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完整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
(3)材料三提到“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请从经济、文化角度各举一例说明。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1-13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