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 题号:1926731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说“这条路”有何作用?请列举“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一例史实。
(2)材料二中有关“航海方面”的发明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中国)古代史中举两例说明文明因“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怎样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2023-02-09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我国自古以来注重经营对外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哪一宗教在汉朝时经此通道传入中国?指出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目的是什么?
(2)观察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宋代海外贸易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外交政策,并简述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3-05-14更新 | 9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设计了以“经济发展与中外交流”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任务一:【图片识读】

(1)观察上面四幅图片,谈谈工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2)根据材料一说说“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任务三:【以史带论】

材料一   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中西通道的起点、终点及为开通这条通道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23-07-11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