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9530793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制度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制度?这一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唐朝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五十多种;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为完善该制度采取的措施。武则天为该制度发展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

——汤因比《历史研究》


(4)材料四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中图一为《唐代藩镇的分布》,这一局面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出现的?为了防止上述局面的出现,图二中的皇帝设立了哪一官职,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权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权的传统”采取了什么政策?谈谈这一政策的影响。

材料四   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500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互相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 元朝,中央设 “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疆域管理制度是什么?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置什么机构进行了管辖?
2023-07-15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注:627年-649年)政要》

材料二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他自豪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中矣。”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注:627年-649年)政要》

(1)上述材料加点中的“他”、“朕”指同一位帝王,请写出他的姓名。他在政治上哪一制度以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2)材料二所涉及的是科举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周边“夷狄”尊称为什么?并写出这位君主在位期间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2024-05-08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钱穆《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四: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请问材料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请问材料三中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2019-07-20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