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 题号:1982169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变法的三项内容。(限15个字以内)
(2)材料二中的哪些内容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和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赐予爵位)”,“有功者显(正式)荣(功勋),无功者虽富(财富)无所荣华”。

材料二   北魏迁都示意图(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不能照抄原文)这项措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决定“北魏迁都”的统治者是谁?根据地图分析为什么要迁都?
(3)通过上述两段历史,你认为如何做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发展?
2021-02-08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前汉书》卷六十四上

材料三: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四: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问题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改革建议?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4)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哪一年开始实行?这项制度在当时农村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2019-07-02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1)据材料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2)依据材料指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商鞅变法的成功实践给后人带来哪些有益的启迪?

材料三   “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秦孝公死)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3)材料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0-04-23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