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两弹一星”和“神舟”号 > “两弹一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033739
【科技之光】

材料一

图1东方巨响

图2高峡平湖

图3嫦娥探月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1994年始建的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承担综合任务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巡视勘察

——根据边东子《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等整理

材料二

袁隆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袁隆平认为:“外国人没有搞成,难道中国人就不能吗?”他每天在学校的试验田里转,寻找材料,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在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考和探索后,他产生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初步构思,并最终获得成功。

孙家栋

世纪之交,导航卫星成为世界的热点。有人认为外国导航卫星可以租用,不必自己研制。孙家栋坚持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针对中国无法自行生产原子钟的情况,西方国家提出种种苛刻条件。孙家栋团队经过一番拼搏,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钟,精度达到了1纳秒。

——根据姚昆仑《圆梦大地:袁隆平传》等整理

材料三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文化、创新文化及其所形成的科普、科学氛围,对于提升国民现代化素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迫切需要。

——摘编自杨玉良《中国科技之路》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科技成就。
(2)“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1)材料一:某同学为复习“步入近代”专题,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依据所学知识.为该同学完善下面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②        ;③        ;④        (人物)。
(2)材料二: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报纸。它报导了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的名称以及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三:

朝代管辖机构
汉朝西域都护
唐朝安西都护
清朝伊犁将军
行省



(3)请同学们观看上面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到什么观点?
【历史解释】

(4)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果重温这一盛况,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你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材料五出自一位科学家之口。他永远激励着我们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刻苦专研,奋发图强。请写出他的名字。
2020-05-22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成就篇英雄人物篇精神篇

________时期
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黄继光                    邱少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3年3月,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2                       3    

十年文革时期
1971年④    4    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邓稼先                    钱学森

    5    时期
    6    的召开,为这一时期拉开了序幕。
    7    年中共十三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0年⑧    8    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请依次写出序号①--⑧中空白处恰当的内容?其中②③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请分别为他们命制最贴切的荣誉称号。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位人物为中国科技的什么方面发展作出了贡献?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其中一位人物简要介绍其英雄事迹。
(3)综合上述材料,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
2022-02-16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今年是十四五(2021-2025)规划第一年,党制定了全面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让我们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入手,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同期盼十四五计划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工业文明的融合和碰撞》


(1)列举材料一中这场运动创办的军事实业,并简述这场运动的意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5~1965)》


(2)材料二中的“朝鲜冒险”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为我国带来了哪些“益处”?

材料三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3)材料三中成绩的取得源于建国后哪一计划的实施?这一计划完成的意义何在?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摘编自[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4)材料四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批精英都有谁?(举一人即可)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分别指什么?

材料五   



(5)材料五图片反映了在科技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什么问题?这对我国科技和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2022-04-1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