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0796153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铁器使用始于春秋初年。……铁器应用于农业,出现了铁犁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可能开辟更多的“私田”。……诸侯、贵族和周天子争夺“公田”。……从贵族奴隶主中分化出来的一批地主……采用征收实物地租的办法剥削农民。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的其他社会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材料三,说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境况?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当时的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 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使用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是。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2)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聚法者强则国弱”


(3)材料三中思想家的主张对后世有何影响?(任选两例作答)
2022-11-06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大约在建安七年(202年),即开始推行屯田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并于231年正月下诏,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并不要再征租赋。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农业科学知识的巨著它包括从选种、栽培、土壤肥料到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贾思勰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事,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

——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观察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请你为其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权治理江东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贾思勰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认为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1-13更新 | 19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有充分的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两种房屋分别是什么居民的房屋? 这两种居民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概括材料三中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023-11-12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