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124309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的亲属宗族没有建立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这里的“新法”指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得到了哪位国君的支持?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2)诗中的“秦王”是谁?诗中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为了完成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完成此表。

措施
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①                                      
文化统一②                                      
经济统一③                                      ,统一度量衡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开通灵渠,北击匈奴,修筑④                                      

(4)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导致哪次农民起义爆发?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我们从“秦国兴亡史”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如图是商鞅变法的历史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客观叙述和分析。
2023-11-13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发展是时代之要求,兴国之要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较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

——《秦集史》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哪一条最重要?(答案写数字序号即可,不必照抄内容)
(2)材料一中“2”颁发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4)根据材料三,说出“商君”怎样推行改革的?
2021-12-06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或者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什么?

(3)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是成功的。有人认为商鞅触犯了贵族利益,被车裂,改革失败了。你怎么看?

2018-03-10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