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张骞通西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132577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国民族关系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中国民族关系史
第一章   中华民族之间的交往
第一节   和平交往
……
第二节   战争状态
金灭辽   宋金对峙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第三节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回族的形成
第二章   ……
(1)请你参照第二、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一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在古代汉语中,“胡”字常常用于对我国古代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并无贬义。秦汉时多指□□。后来由于民族交流增多,胡字含义扩大,凡是和西北地区或域外有关的人或物,前面都冠以“胡”字。如指人的有胡人、胡商、胡妇,指物的有胡麻、胡萝卜、胡豆、胡桃、胡椒、胡饼、胡瓜、胡琴、胡床等。

从东汉中期开始,全球气候变冷,原来居住在边塞内外的胡人纷纷向内地迁徙。东汉末年,黄河流域又发生了长期的战乱与大规模的瘟疫,人口刷减。魏晋官府鼓励胡人内迁,胡人大量移居黄河流域,使内迁人口达到高期。

内迁的胡人纷纷卷入中原权力的斗争,成为权力角逐的重要力量,一时间北方地区政权分立、“你方唱罢我登场”。

——据初中历史各版本教科书摘编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处应当填写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抵御该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秦初采取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中“胡麻、胡萝卜、胡豆、胡桃”等物产传入中原地区,得益于哪条交通要道的开辟?
(2)根据材料,概括胡人内迁的诸多因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人大量移居黄河流域”带来的影响。
2021-03-17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三次兴建运河的高潮。第一次是各诸侯国为争霸中原而兴建运河,如魏国开凿鸿沟,吴国修建邗沟。第二次运河建设的高潮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联系长江、黄河、淮河的河段成为相对完备的工程体系。元代开始营建从江南产粮区至北京的漕运水道,掀起运河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摘编自谭徐明等《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1)修建材料一中图A所示文化遗产的朝代于公元前221年定都_______________(地名);公元前_______________年,图B中张骞第一次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自从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图C所示城市遗址见证了_______________(历史人物)主政时期,雅典到达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第二次运河建设高潮所处的历史时期。并说明大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2024-04-07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2018-11-13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