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1552478
夏商周时期的单元主题是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工具变革】

材料一:


       图1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2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政权动荡】

材料二: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制度变革】

材料三: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
废除井田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攻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节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思想争鸣】

材料四: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把进,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所,实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在不断的征战中出现的趋势?
(3)结合所学回答表格中A处的内容。

(4)材料三中的哪项措施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和秦的统一有何联系?
(5)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是战国时期的哪一局面?简要介绍法家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带有鼻环的牛尊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可以说铁器的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材料二   元封元年,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实行均输(调剂物资运输)平准(平抑物价)……元鼎四年,“态禁郡国赤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

——懊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江南水乡在前代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水利灌溉事业有了更广泛的发展。……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沈约在《宋书》中记载:“一岁戒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实施后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4-01-13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宏观概览——时代特征】

材料一

①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②宗庙之牺(祭品,如猪牛羊等),为畎亩(田间)之勤(劳力)。

——《国语·晋语》

③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商鞅铜方量
⑥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1)依据材料一,将相关史实按时代特征进行归类,如下表格所示,完成表格。
序号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④⑤



【微观聚焦——商鞅变法】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桓宽《盐铁论》


(2)材料二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有关。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你认为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微观聚焦——百家争鸣】

材料三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国早期哲学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各种学术流派形成,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弟子加工、补充后,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在当时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学术流派是哪个。并说明理由。
2024-01-20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磨制石斧等工具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传说炎帝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传说炎帝曾亲尝草药,解决人民病痛之苦。

——王存、胡骏杰《中国神话大全》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民渡淮过江。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南方本是以农业为主,之后学习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蛮田”产量颇丰。

——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1)据材料一说明原始农业社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两图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两项重要技术,它们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作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北方人民渡淮过江”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
2023-02-18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