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16526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汉字之源】同学们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文字的起源。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任务二   思想之光】同学们在感知的基础上,探寻文字促进社会思想的发展。

材料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摘自李定一《中华史纲》


【任务三   文史之萃】同学们分享文字记载的史学阅读信息卡。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任务四   科技之光】同学们深入探索造纸科技的进步与贡献。

材料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七上历史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1)指出图1文字记录的我国历史时期。指出图2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体例。
(2)指出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黄金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局面。
(3)指出信息卡中“他”的名字。并指出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
(4)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请你对这一观点表明态度,并依据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5)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指出该作品的作者和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恩泽后世。请你说明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应该持的态度。

《齐民要术》书影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文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助楚击晋。(郑穆公)三年(公元前625年),郑从晋伐秦。(郑襄公)元年(公元前604年),楚伐郑。郑背楚,与晋亲。(郑襄公)五年(公元前600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富国是这时变法的重点,强兵是这时变法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君主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是这一时期改革的主题和高潮。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怎样的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短短30多年间郑国在外交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战国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0-11-28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九年级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时代召唤   砥砺前行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解读图片,搜集歌曲,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时代召唤砥砺前行”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收集到下面一组相关资料并进行布展。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韩非子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系统的问和答。”

——苏格拉底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1)从上面两组思想家中任选一例概括其思想智慧,并分别说明其思想产生的历史影响。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搜集到许多中外文学名著,选取了如下两部代表作品进行讨论。

(2)请从“时代诉求”的角度解读上面作品的价值。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整理了一些有时代特征的歌曲进行研究,如表格中所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解放区呀么嗬咳,
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
……
自己动手么嗬咳
丰衣足食么嗬咳,
……
为抗战呀么嗬咳。

——张寒晖《军民大生产》(20世纪40年代在陕甘宁边区创作)


(3)指出上面歌曲创作的背景,并归纳二者共同体现的民族精神。
2024-06-12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统一币制、国家垄断铸币权,主要包括: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

——摘自王应琪《试论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适应国家治理的方案和架构。例如,董仲舒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先后发展了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同时摒弃了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等。……因而,“大一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百家思想为辅助的体系,这一体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廖春庚《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从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4-02-23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