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1652634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北师大版教材七(上)历史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接受“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政治制度朝代和名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推行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指出“新皇帝”的名字。指出这位“新皇帝”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指出他为稳固边疆的统治在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表格中的①②内容补充完整。
(4)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奏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是秦始皇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的理由否决了提议。继而采纳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决分封制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做法为西晋王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危害?
(4)请你谈谈郡县制的优点和缺点。
2023-12-24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作用。(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设立新制度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地方建设与发展的体会。
2020-12-24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帝)诏日:“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

材料三   (景帝)诏日:“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导致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衰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状况?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1-04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