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1903602
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此时,统一的意识形态尚未木形成,从而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于凯《战国史》

材料二   秦简出土情况简表(部分)

秦简名称

秦简时限范围

其中记载的重要资料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末期至秦代

《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史之道》

青川郝家坪秦简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两件木牍,其一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

——梁俊《秦朝帝王与秦朝文学研究》

材料三   西汉研习儒学的儒生数量统计表

统治时期

人数

汉武帝

50人

汉昭帝

100人

汉宣帝

200人

汉元帝

1000人

汉成帝

3000人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儒林列传》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不同流派”有哪些?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流派思想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的统治受哪一学派影响。
(3)材料三儒生数量的变化与哪项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节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   春秋战国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材料中叙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023-07-13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0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准备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工程之美】

材料二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科技之美】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品德之美】

材料四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他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4)根据所学写出东汉末年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宗之圣”的名医。
【艺术之美】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0-12-10更新 | 19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字和思想的光芒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甲骨文字形举例                              图2     秦统一文字

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有些学派会失势,有些会消亡,有些会兴旺起来,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据《吴建民评点战国策》

学派思想主张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
(1)甲骨文出现于我国什么时期?图1反映我国古代文字哪些造字方法?
(2)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文字的统一有何意义。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大背景”指什么?表格中体现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分别是                
(4)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争鸣的特点。
2022-02-1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