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文化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1905096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它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交通工具的名称?写出图一、图二交通工具都采用的发动机名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三发明者的名称及国籍?图四的广泛使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分别写出图三、图四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带进哪一时代?

材料四: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图



(4)依据材料四图片,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五:……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5)依据材料五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索以下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很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金……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勉强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仍以传统的展品生丝、茶叶、江浙绸搬、江西瓷器、福州漆器为主。不少展品获奖,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底,非我今日之德能。”

材料四   1848年,英国生铁产量200万吨,到1870年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美国众多发明家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五   1866年,英国皇家河流污染调查委员会调查泰晤士河的污染时称,因沿逢城镇、村庄的住户排放污水,泰晤士河总是污浊不堪。不少造纸厂、制革厂等工厂的废水也流入了泰晤士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首先需要满足哪三个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分别是谁?这些发明所处的时代特征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当时的中国在社会发展上存在哪一严重的问题?材料四英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能“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谈谈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2-04-18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0年,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传教士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罗斯特郡出资创办了星期日学校……这种学校在星期日把贫民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以宣传宗教,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星期日学校到处设立。1785年成立星期日学校协会。19世纪中期,英国此类学校的学生达到250万人。英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白热灯丝和电话、打字机、缝纫机以及“泰勒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得到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的发展与大众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出现在英国,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出现在德国和美国?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欧洲国家的发展中你能获取哪些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启示?
2020-06-26更新 | 27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极其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848年发表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文献。根据材料一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时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在哪里?与材料三中“就业人数增加”密切相关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