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920387
文物中的历史。

材料一   下图所示是出土的商朝刻有文字的甲骨



                                 刻有文字的甲骨
(1)依据材料一、说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甲骨文的价值。

材料二   



            克罍(léi)                                   克罍铭文拓片

克罍铭文拓片译文

周王说:太保(指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2)根据材料二、写出青铜器“克罍”铭文可以了解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二月辛巳,黑夫和惊再次向哥哥问好,妈妈应该还好吧?我们两个都好。我与惊分别了几日,今天又在一起了……我即将投入到淮阳之战,可能要去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会不会受伤呀。

——信件内容(译文节选)



云梦秦简家书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秦简(木牍)可用于研究的历史问题。

材料四   下图是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4)依据材料四、概括王羲之书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东晋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制度?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
(4)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2020-12-26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分年级开展历史古都研学活动。
(1)活动前需要查找资料,确定研究主题,请列举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研学:周秦古都宝鸡】

陕西宝鸡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和秦国国都雍城所在地。学生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看到以下青铜器:

西周速盘(如图)的铭文记载了文王、武王兴周灭商,成王开拓疆土,歌颂了周王的丰功,也昭示了家族的荣耀。它还印证了《史记》中西周诸王世系。
西周青铜母子虎(如图)造型精美,一只母虎口中衔着一只小虎。母虎张口竖耳,虎足前蹬后弓,做前扑状,给静态的青铜器赋予了活力生机。

(2)说出“武王兴周灭商”后,为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依据以上文物并结合所学,概括青铜器的重要价值。
【八年级研学:十三朝古都洛阳】

学生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以下文物:

北魏时期陶俑迁都洛阳后,鲜卑人的服装由窄衣小袖的胡服逐渐变为宽袍大袖的汉服。北魏陶牛车鲜卑人进入中原地区后,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洛阳的很多鲜卑人由骑马变为乘牛车。

(3)三国时期的政权中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A.魏B.蜀汉C.吴)(写字母)说出以上文物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历史背景。
(4)请从安阳、西安、南京三个古都中为学校推荐下一次研学目的地,并从历史文化角度说明推荐理由。
2024-03-09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组文物图片(见下图)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 半坡出土的纺轮
(1)据材料一中的文物,可以获得关于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见下图)

(2)据材料二,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记》
(3)材料三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文物、传说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
2016-12-13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