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1 题号:2193398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长城的评价是:“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对秦朝的影响,分析长城的当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治国之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作者所述“第一次变革”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秦朝给中国留下“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2)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宋朝在科举制上有何发展?
(3)材料三的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还对当时的台湾、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治?
(4)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020-06-02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给出的图片,写出秦王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是谁?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1-18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1000个。

材料四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中秦朝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12-13更新 | 3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