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1952667
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学派

人物

主张

春秋时期

“无为而治”

儒家

核心思想是②

提出“仁者爱人”

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法家

材料二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内容,提炼一个与之相符的时代主题。
(2)材料二中“激烈变革的时代”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这一时期呈现“激烈变革”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归纳各学派的共同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是践行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政治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思想篇】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2)从材料二中摘抄一句反映商鞅变法所起积极作用的原话。纵观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坚持了哪一原则与方法?
(3)根据材料三所述,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什么启示?
(4)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2022-02-16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农耕为本 关注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新工具】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3、图4两种农具最早使用的时期,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二:【以农为本】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②汉初……

③唐朝……

④元世祖忽必烈:“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2)请你用具体史实补充材料二中的②③,印证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
2019-03-09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与开放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挖掘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1)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条道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2018-01-18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