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22051553
某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收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疆域统一】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图1

【国家认同】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疆域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图2

【民族认同】

材料三   云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核心要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适用语言文字,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十年来,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整族脱贫、全面小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不断满足边境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两个相关规划解读》(2023年2月10日)

(1)观察材料一中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概括我国从战国到秦朝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近代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不屈抗争与救亡图存的探索的主题,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要求:选取近代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不屈抗争与救亡图存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理由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2024·云南昆明·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1)以图中提示的A、B、C、D的顺序将战国时期这些国家的名称写出来?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三次战役是什么?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2019-03-22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地图,探究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二:

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战国七雄形势图》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他得以称霸是因为实行_________改革。
(3) 将材料二的图二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_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是什么?
2017-03-01更新 | 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见下图



(1)材料中图一所示局面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造成的?由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图二中哪一诸侯国最终结束了以上诸侯战乱的局面?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好处。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3)材料中的“上”指何人?“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依据材料概括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020-05-1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