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2 题号:2231765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是 ____      _、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哪里?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论语》记录了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孕育了哪一法律文明成果?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   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作用?

材料三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评述了日本借用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2020-08-08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大量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的辉煌。


汉金花球串饰
(广西合浦出土)
五代越窑鹦鹉纹粉盒
(浙江余姚出土)
元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
(福建泉州出土)
金花球共出土5个,其焊接工艺源自印度、古希腊迈锡尼等地。越窑制瓷技术被传授到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有与此粉盒类似器物出土。该墓碑石上面雕刻有多种宗教的标志,是当时泉州多种宗教并存的见证。

材料三“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

——摘编自(美)比尔·波特《丝绸之路》

材料四“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菌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1)图中A、B是“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它们分别是哪里?汉朝为加强对C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哪位?
(2)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至少举一个例子填入以下表格。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或技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或文化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的物品或技术从北方传到南方的物品或技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时期北方饮食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024-01-04更新 | 10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交流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古老文化圈,即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爱琴海的古希腊文化,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化,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挽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2)“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3)请举材料三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四:《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外国),示中国富强。”


(4)据材料四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五: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5)什么事件把大西洋变为“一座桥梁”?为什么说“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
2022-01-25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