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23825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摘自部编版七上教材

材料三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注释: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既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材料一中体现了对西周哪一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中“与之泾渭分明的君主独制”指的是秦朝的哪一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西汉初年这一局面出现的制度因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边疆管理的趋向。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有何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狩者,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其实行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受封者对周王要尽的义务,并写出第二三等级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受封的主要对象。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主要作用。
2023-12-07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禹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使启得以攻杀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益,并征服其他不服从自己的部落。

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益”所涉及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此材料表明启以什么制度取代了这种制度,开始了“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周初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措施。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材料四中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哪个皇帝创立的?他创立此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如何运行?在地方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1-11-22更新 | 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及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一,写出武王分封的对象。
材料二:

材料三:                 

(2)根据图一,写出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图二和图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这些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
2019-12-07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