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 唐朝的民族政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224694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以其地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留兵以镇之。”

——摘编自《册府元龟》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那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旧唐书·吐蕃传》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为实现“四夷如一家”采取的民族政策。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简述唐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4·山东聊城·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敢。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材料二   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三   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订立盟约。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将哪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材料二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次盟约史称什么?该盟约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民族观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26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是: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元朝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司、部元帅府、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史称的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方式与特点。

材料二: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
2022-05-19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1)材料一是唐朝哪位皇帝的观点?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唐朝时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交往。
(2)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3)唐朝对外交流的事件有哪些?
2022-07-04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