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 《诗经》、屈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2557693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历史上人们对他的怀念和追思代代相传,封建统治者也对他多有推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屈原的“封号”,回答问题。

后世封建统治者敕封(封赠官爵)屈原情况

后梁开平元年……追封屈原为“昭灵侯”。
北宋元丰五年……改封屈原为“忠洁侯”。
元世祖加封屈原为“清烈公”。
元仁宗加封屈原为“忠洁清烈公”。
——《汨罗市志》
封号释义
“灵”与当时民间将屈原奉为护佑百姓的神灵有关。
“忠”有对国京忠诚不二之意;
“洁”“清”都有品行高洁之意;
“烈”有发扬德行之意;
“忠”“洁”“清”“烈”蕴含儒家对君子品格、君臣伦理等的要求。
“公”“侯”分别为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和第二等。
1.从封号释义看,后梁对屈原的“追封”是为发挥其在_____中的影响力,达到乱世中凝聚人心的目的。(     
A.民间信仰B.文学领域C.政治改革D.军事战争
2.北宋中期曾“改封”屈原,从封号释义看,此次“改动”是为(     
A.褒扬屈原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不朽成就
B.从儒家传统角度推崇屈原为忠臣典范
C.凸显统治者对屈原人生遭际的同情
D.彰显屈原对文学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
3.元朝统治者又两次“加封”屈原,此举(     
①提升了屈原的“爵位”
②推翻了前朝对屈原历史形象的塑造
③彰显了对中原地区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
④有借加封增强民族心理认同的目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促使屈原由“昭灵侯”转变为“忠洁清烈公”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论语》《诗经》《塔木德》《一千零一夜》等名著,地图、玻璃、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等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任意选取一篇经典,一项发明创造或者是一座恢宏的建筑,进行简要介绍。要求明确时间,内容及其影响。
2020-11-15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绝大部分作者已无法考证。《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有的描写劳动者的勤劳勇敢,有的赞扬反抗压迫,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

材料二:《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的短歌创作而成,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主要描述了英雄的故事,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斗争,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经》《荷马史诗》的相同点。
(2)文明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指出《诗经》和《荷马史诗》体现了中西方的哪些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明之间的差异性?
2022-10-11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元宵灯市图》                                清代《清明戴柳图》中的祭扫场景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2)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彰显民族印记,激活文化基因。再举一个节日活动,并说说它的文化寓意。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