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275800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部分人物
第一栏①汉谟拉比②商鞅③查士丁尼④罗斯福⑤亚历山大二世
第二栏⑥邓世昌⑦北魏孝文帝⑧玻利瓦尔⑨杰斐逊⑩章西女王
(1)将上述表格第一栏中的历史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序。(只需写序号)
(2)读先进人物事迹,伴我成长。请制作一张人物卡片,介绍他能留名历史的理由。
(要求:从材料所给人物中选择三位,完成卡片内容)人物姓名:人物事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材料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魏主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3)材料三中魏主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4)中国古代这两次成功的改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01-17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秦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一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3)材料二中哪项改革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提示:不要摘录材料中的语句)

(4)这项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以上探究,想一想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

2018-01-08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鞅以孝公迁都至或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数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史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中国通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是为了应对怎样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主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不得照抄原文)
2023-11-28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