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朝的灭亡 > 巨鹿之战与秦灭亡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 题号:22838820
诗歌可以反映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时代。有小组搜集了毛泽东的诗歌,开展“诗何以载史”的项目化学习。

材料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剌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又》1927

材料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忆重庆谈判》1946年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1935年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不可学的“霸王”(项羽)生活在(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
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2.若用于研究秋收起义,材料二属于__________(文献史料/口述史料);材料三除了能用于研究毛泽东重庆谈判后的心态外,还能用于研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__________的信念。
3.为了理解诗歌中的说法,某同学找到以上与材料四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诗句相关的地图。根据地图信息,说说诗中“远征”的含义。

4.上述毛泽东的诗词折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两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论语》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西汉形势图
(1)结合所学,说一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谈一谈材料二中认为秦始皇的贡献是什么。
(3)“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予后人太多的智慧。从历史的兴亡更迭中,你有哪些启示或者感悟
2023-02-07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成语分类——感受传统文化
(1)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请将下面的成语典故填入表格中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破釜沉舟 ②草木皆兵 ③尊王攘夷 ④三顾茅庐 ⑤纸上谈兵 ⑥焚书坑儒
时期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任务二】运用年代尺——形成时空观念

(2)根据年代尺上西汉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计算西汉存在了__________年。
(3)公元纪年法规定:每100年是一个“世纪”,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比如:曹魏的建立可以表述为:曹魏建立于3世纪20年代,那么北魏统一北方是在______世纪_____年代。
【任务三】总结历史规律——提升学习能力
(4)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怎样的历史发展潮流?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初一同学参加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小明收集了许多历史资料,但被小芬不小心弄乱了次序,请你帮助小明把混乱的资料重新对号入座。(要求把字母填入对应的表格)

(1)A以“德”治国,以“礼”成为行为规范   B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D兼爱、非攻

E人应该和自然和谐发展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要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人物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墨子
思想

(2)A退避三舍   B问鼎中原   C围魏救赵

D鱼腹丹书   E破釜沉舟   F指鹿为马

人物孙膑楚庄王晋文公陈胜吴广项羽赵高
成语

2018-11-26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