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28653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繁衍和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建立起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并创造出灿烂悠久的交通历史 。

史料

朝代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秦朝
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元朝

材料二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勇敢出来应募,他西出长安,穿过河西走廊,途中被 匈奴抓住,他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使命,历尽艰险到达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先后途经占城、 爪哇、印度、红海,最远抵达       东海岸地区

材料三   当今中国的水陆空大道整合起复杂阻隔的地理单元,疏通无数远离人间繁华的 聚落,使之共享协调相通的进步。自国家诞生之时起、交通就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设施,是国家版图绘制的最有力线条,交通网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图同构匹配。

(1)根据材料一,将史料所述的历史现象与对应的朝代进行连线。
(2)根据材料二识读历史地图,将两处      依次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明两朝能够开辟对外交通线所具备的条件。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 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藉忠臣。”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 故宫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3)材料三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4)材料四中导游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019-08-27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是什么制度取代了禅让制?从哪一个朝代开始?
(2)据材料二回答,西周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回答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一种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政治上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接近?
(4)据材料四说一说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022-11-12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下列图文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上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以上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A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牛斗。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止止堂集

B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依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两个朝代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两项制度有什么共同作用?
(2)观察图三和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幅画描绘的内容是哪两个朝代?它们反映的民族发展趋势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A和B这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认识?
2023-07-13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