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296659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控制了西域大多数国家,在战略上对西汉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威胁汉朝的统治。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月氏与匈奴有宿仇,于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汉宣帝时期,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有效稳定了西域局势,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

——胡志磊《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材料三: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中,图一是什么时期形势图,图二是什么时期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及“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采取的举措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4)通过探究,请概括出从春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
2024-03-10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削弱郑庄公的政治权利,庄公就不去朝见周天子了。秋天当周天子带着诸侯的军队去讨伐郑庄公的时候,郑庄公也出兵进行抵御。最后周天子兵败,郑庄公的臣子祝聃还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

——《左传桓公五年》(翻译版)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概括“桓公”称霸的措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谁?(试举出一例)
(3)依据材料三归纳春秋时期诸侯国和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2-11-25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写出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2022-12-1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