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中外交往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14 题号:4275387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的对外关系,从古到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习题:

材料一:《唐六典》记载唐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唐朝初年,玄奘和尚西游天竺取经,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为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中国佛法,促进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材料二:对外国人来说,这场战场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也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华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具体措施。并说出一个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或地区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021-05-25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为唐朝疆域图,其建立时间是(时间)图中①地是(都城),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图二是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名称),经济的高度繁荣催生出了多彩的文学艺术,被誉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材料二:唐朝诗人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2)“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中的“蕃人”指的是什么民族?在唐太宗时期的首领是谁?该首领曾迎娶了唐朝的哪位公主?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唐朝时期与哪一个国家的交流?图1中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图2中的人物是谁?
2023-07-04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概括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三大科技传播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隋唐宋元时期对外交流的影响
2021-04-28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