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4329931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
(1)你能说出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2)当时有一位高僧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材料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3)根据材料二请你告诉戒日王“秦王”是谁?他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什么?
(4)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朝时,倭寇沿海骚扰,清朝时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于是清政府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5)根据材料三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产生了什么影响?
(6)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词中的历史景象

序号唐诗出处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法曲》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译文: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曹雪芹《杏帘在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现代·郭沫若
(1)依据材料一,仿照示例,概括诗句、词句中反映的历史主题,完成表格(示例中已用诗句不可再选)。
示例:
序号主题
中外交流
序号主题序号主题


材料二       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2)请完善材料二中表格,使节日名称、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相匹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感悟与思考。
2023-09-11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经济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唐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对曲辕犁的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犁槃。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B、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还注重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进新品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统编版教材


(1)据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种因素。

材料二:中原人口南迁,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高潮。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再加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因此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

材料三:下面材料均摘自《经济成长历程》

①隋唐时,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硬度、釉色的纯度都远胜前代。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瓷窑。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瓶。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彩,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它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②隋唐时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明清时,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货币白银,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3)据材料,概述从隋唐到清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在隋唐、宋、元、明清中,任选两个时期解读其商业发展特色。
2022-09-19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

——摘编自人民网《壮美画卷长留天地(百年大党面对面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轴心时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一位伟大思想家。
【文明交流】

材料二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唐→日本

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文明相遇】

材料三

   

图一   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图二   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3)材料三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明态度】

材料四   如图


   
(4)不同的文化态度会对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结合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史实,任选其一说明其对本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五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十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摘录自央视网新闻联播(2023325日)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应秉持的正确态度。
2023-06-02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