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4394769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②“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太宗
材料二:“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唐朝是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根据材料一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治国政策?材料一②又体现唐太宗怎样的政策?
(2)请举一例说明唐朝是怎样体现材料二中的民族政策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两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正月二十一这天,长安城万人空巷。这一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恢复被废弃数百年之久的藉田仪式,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皇帝恢复“藉田仪式”的目的,并写出唐朝发展农业的另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发明并推广的重要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于江南地区,为江南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南宋政府为了维持与北方政权的对峙局面,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劝农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大批农书、劝农文陆续刊印,陈旉《农书》与楼寿《耕织图诗》的流行,绝非偶然。在这种情况下,“苏湖熟,天下足”的形成,便不足为奇了。

——摘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2)材料二中“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年代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明万历28年(公元1600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
人口数量0.7亿1.97亿1.5亿3.3亿4.3亿

——数据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2-07-03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唐太宗)“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含义?
⑵从材料一、二中看出,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⑶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7-08-11更新 | 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如下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二、三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根据材料四,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名称。
(5)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
2019-04-03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