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442778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1)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什么制度?隋唐时期发明了一种制度,“使得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该“制度”指什么制度?
【边疆管理】
(2)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请用汉朝、元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
【成就辉煌】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华侨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不仅是因为唐朝的强盛,也是因为唐朝对外政策,鼓励外国人与中国交往。材料中唐朝的强盛时期的盛世名称是什么?说说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4)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宋朝科技发明方面“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宋朝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学习要专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其中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证明诗人的观点。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请举二例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3)材料三中“中华”“ 夷狄”各指什么民族?“爱之如一”体现李世民的什么民族政策?

2019-04-11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王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措施扩大国学规模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1)材料一是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隋唐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任哗《明代科考中的南北分卷》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并简析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唯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考试。”同一时期的龚自珍(1792—1841)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却抨击科举制度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2021-05-31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
(2)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说:“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二中,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的?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01-08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