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的科技与文化 > 北京城和明长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4 题号:625747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宫城”在当时又称为什么?它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材料三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3)明清时期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著作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部分)。(如下图)

材料二   陈建《建都论》曰:按古今天下大都会有四:曰长安、曰洛阳、曰汴、日燕。四者自昔帝王建都之地也,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何也?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都城选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2)请举一例定都于河南的古代都城,并说明定都于此的原因。
2023-10-20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文说史】

材料一

(1)参照示例,请从剩余三幅图片中任选一个,为其设计一句推介词。
图①:《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该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典籍读史】

材料二

著作:《资治通鉴》著作: B
作者: A 作者:曹雪芹,高鹗后续
成书朝代:北宋成书朝代:
地位:是一部     C 体裁的通史巨著地位:世界文学宝库红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在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中A、B、C三处的信息。
【遗迹寻史】

材料三

打开中国地图,有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工巨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交叉在北京,形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
(3)两条“人工巨龙”分别指什么?请指出中国能建成这两大工程的共同原因。
【诗词证史】

材料四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唐.白居易

翻倒,翻倒,喝的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徐来军

(4)白居易诗句描绘得是唐朝哪个城市?写出徐来军词中描述得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与唐朝时期哪一生产工具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5)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2023-07-19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建筑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而中国的古建筑往往带有历史的印迹。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唐朝都城长安的平面复原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唐都长安城的地位?结合下图说说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2)瓦子是什么场所?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代为什么出现瓦子和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3)结合材料说一说明长城的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2023-07-07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