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 题号:9086373
2017年10月18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
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战国策秦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二:造福千秋发展梦——修建都江堰

材料三:



(4)材料三所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6)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化建议
三: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

材料五: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7)材料五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8)材料六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9)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这一历史现象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粟、水稻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尤其是春秋后期,……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什么?请写出战国时期出现的代表性水利设施是什么?

材料三: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来石五十,人相食,死者过半”。


(3)材料三反映了西汉面临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会被北魏哪一位农学家总结在哪一本农业科技著作里?

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2023-06-02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1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行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等著作

材料二   《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时尚方令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头、渔网等做原料造纸并于公元105年奏上,新的造纸工艺主要是在纸浆的化学处理和漂白等关键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利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        A         、南至        B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元朝定都北京后,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运河,改道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抵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中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时空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

——摘编自毛锋等《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

材料四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的“先进性”。
(2)材料二中,造纸术的原料来源体现了什么样的现代环保理念?
(3)写出材料三A、B两处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大运河的时空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怎样的历史变迁?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劳动素养?
2022-07-07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畜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初期,秦国是七个诸侯国中力量最弱小的,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秦国,出现了“诸侯鄙秦,丑莫大焉”的情况……,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两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的生态发展,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并成为秦国的重要粮仓,巴蜀之地为秦国东出统一天下源源不断地供应粮食和财力。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2)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A.都江堰修筑对成都平原的生态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     )
B.都江堰不仅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还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
2023-10-28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