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9220605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学会恰当的方法,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方法1:学会看历史地图
下面《战国形势图》来自于教科书,王老师对其进行了处理,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的是“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大国和周王城。王老师请你结合图例来辨别: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利用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结合所学,完成夏-秦时空线索的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方法3: 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看材料应先看“出处”:材料一出自《史记》,它的作者是史学家司马迁;
再看内容:材料中的“二世”指的是秦二世,他的这一称谓源自秦始皇创立的____________制度;材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方法4:学会考察历史遗迹
四中考古社的同学们考察了西城区的蓟城遗址、延庆县的山戎文化陈列馆和密云县的渔阳郡、县政府治所遗址,收集了相关资料,其中有:

①周武王封黄帝后裔于蓟,封召公奭于燕。蓟灭亡后归入燕国。燕国随后迁都薊城。

②春秋战国山戎族墓葬群,既有民族特色文物,还有体现燕国和中原文化的器物遗存。

③“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为雪前耻,也为争取霸主地位,“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④战国时,秦国灭燕。秦汉时期的渔阳郡、县政府治所都在渔阳城。


同学们把上述材料整理在了如下表格中。请你从材料中选择两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阐明理由,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材料可重复使用)
主题序号理由
②③燕、齐与山戎之间产生了碰撞与交流
制度沿革①④
社会动荡齐桓公救燕争霸;秦国灭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早期国家时段示意图


材料二:在早期国家历史研究中, 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考古学家、 天文学家、 历史学家通力合作, 根据利簋上“甲子” “岁鼎” 等记录, 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摘编自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利簋及铭文图片
(1)将材料一表中ABC处内容补充完整。上述示意图时间表述属于什么纪年方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史料来了解历史? “利簋铭文”告诉我们什么真相?
2024-03-12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破,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481—487年,北魏发生农民起义29次。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之后,孝文帝继续改革。此时改革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内迁贵族和官僚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学习、接受汉文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依据材料一,补全①之处。分析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祭拜黄帝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对“秦、楚”态度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作用。
(3)写出材料三中①处政权名称。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列举孝文帝为“移风易俗”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024-02-16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与国家管理”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国家管理】

材料一   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商纣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王室衰微】

材料二   如下图。



(1)结合所学及材料一,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谈一谈材料一蕴含的深刻道理。
(2)据材料二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2024-03-25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