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9236047
材料解析题

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根据材料二图片回答,这个标准容器是指变法中的的哪个内容?“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根据课文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的水利工程使天府之国成为沃野,你知道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据此可以证实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怎样的基本史实?简要评价这一史实的作用。
(3)材料三说明汉景帝重视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0-03-30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百度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材料二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春秋铁制农具   (图三)春秋穿鼻环的青铜牛尊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到图二、图三,指出我国古代在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材料四汉初“……(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019-03-01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莉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她完成了部分目录。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章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节原始农业的发展

最早人工栽培稻、粟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农业

……

第三节江南地区的农业开发

水稻的育秧移栽、双季稻的种植

第二章……


(1)请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请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2022-07-24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