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9970071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工具发生了怎样变化?

材料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黄朴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有何作用?

材料三 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

——译自《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度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1-04-09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时代……

材料四:


材料五:“水旱从人,不如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生产领域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根据材料回答,平民怎样做才能获得奖励?贵族会反对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战争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图2所示人物是谁?以他为代表的这些智者开启了什么样的文化局面?他们的学术争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5)材料五的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你怎样评价该工程?
(6)综上所述,请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2-10-04更新 | 17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剧变之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战国以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

——摘编自薛俊华《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


(1)材料一中土地所有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方伯”。

材料三: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管理)也,纷纷则易使(驱使)也,信(诚信)可以守战(守城作战)也。

——商鞅《商君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实现“民归心于农”推行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并简述其作用。
2023-12-16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