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3718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设计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

(1)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2)从宏观角度解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中考真题(A卷)
3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请从微粒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稀硫酸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不能。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二模化学试题
4 . 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查阅资料得知: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下结成“热冰”(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没有变化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下建成溜冰场
D.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考试(三模)化学试题
5 . 2024龙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织出一幅跨越千年的纹样变迁图卷。
(1)汉代袍服:选择了中国传统色彩中的黄色作为主色调。姜黄是一种黄色染料,含有姜黄素(),姜黄素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唐代襦裙:唐代的纹样运用到了花罗,真丝花罗面料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3)宋代褙子:服饰上的纹样为牡丹月桂纹。在远处能闻到牡丹花香,说明__________(从微观粒子角度回答)。
(4)明代袄裙:运用了刺绣工艺。手绷是一种刺绣用具,用薄竹片制成。竹子生长期需要追加化肥,下列不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B.C.
今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三调化学试题
6 . 中国基建,点燃希望之光
中国基建团队修建的横跨尼罗河的巨大水坝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再一次刷新了纪录。
苏丹的母亲河尼罗河,每到雨季之时经常爆发洪水。而到了旱季,苏丹又要面临严重的用水用电危机,因此如何管理这条母亲河成了苏丹的当务之急。
要治理就必须修建水坝。施工难度极大的原因之一是尼罗河的水流十分湍急,周围的地形十分复杂。其次,这条大坝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但是尼罗河的这段水位很浅,抬高水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十分困难。且这里地处非洲,地面极易开裂,修建大坝的混凝土、生石灰、水等的比例必须精准控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交通十分不便,修建大坝使用的建材运输是个难题。
中国工程师通过在两条支流交汇处修建一条大坝,从而达到切段尼罗河的作用。中国基建团队逐一克服了所有困难,经过了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建造了麦洛维大坝,这成为非洲第一大水电站,还被誉为“非洲的三峡大坝”。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这是非洲的希望之光,是中非的友谊之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从微观角度考虑,尼罗河在雨季时增多的是_______
(2)修建大坝最适宜的时期是_______
(3)修建大坝时所用材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麦洛维大坝水电站所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这种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
(5)修建麦洛维大坝的意义是_______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多校2024年中考考前信息模拟测试卷理综试卷-初中化学
7 .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解题方法
8 . 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燃料。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如图)。

(2)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周围较大范围都能闻到特殊臭味,可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今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真题
9 .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D.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种类不同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0 . 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铵态氨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