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45 道试题
1 . 国策的调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年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

“(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把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商品经济的观点付诸实施,结果使俄国在现实的实践中陷入困境,导致危机,列宁接受了实践的裁决,实行灵活开放的新经济政策……1929年底,斯大林认为:原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已经不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了.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力是极罕见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的转换,这种体制的潜力逐渐耗尽,弊端日益突出。

——何捷一《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发展模式评述》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不仅关乎农村的发展,也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内的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变迁。总结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启示。

——王耀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汉初、宋初统治者在治国政策上的调整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列宁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政策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的调整助推国家发展的基本历程,并据此归纳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4-06-1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校联考中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历史试卷
2 . 欧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独特的文明发展进程,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世界,据此,请探究下列问题。
[赏析名作——挖掘内涵]

一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图一《荷马史诗》图二《十二铜表法》

二组欧洲文艺作品



图一《神曲》   图二《蒙娜丽莎》
[运用史实——构建体系]

[解读人物——史论评述]
A: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好战的将领”“负贪婪的侵略者文明的传播者”等。B:1992年是他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1)从古代希腊、罗马到向近代过渡的欧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请从上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图的成就加以介绍,归纳两组成果体现的共同思想内涵。
(2)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分别写出图示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指出②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在欧洲历史舞台上能人辈出,他们有的居功至伟,也备受争议。请从上表人物中任选一例结合史实加以评述。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3 . 欧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独特的文明发展进程,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世界。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赏析名作——挖掘内涵】



(1)从古代希腊、罗马到向近代过渡的欧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归纳第二组成果体现的思想内涵。

【构建体系——史料实证】



(2)根据体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历史史实推动了“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解读人物——史论评述】

A: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好战的将领”“负贪婪的侵略者文明的传播者”等。B:1992年是他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3)在欧洲历史舞台上能人辈出,他们有的居功至伟,也备受争议。请从上表人物中任选一例结合史实加以评述。

【总结规律——提升认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与诸侯议论政务,由皇帝裁决。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朝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请举一例。

材料二: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秦始皇的功过。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欧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独特的文明发展进程,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世界,据此,请探究下列问题。

[赏析名作——挖掘内涵]


   
(1)从古代希腊、罗马到向近代过渡的欧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请从上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图的成就加以介绍,归纳两组成果体现的共同思想内涵。

[运用史实——构建体系]


   
(2)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分别写出图示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指出②③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读人物——史论评述]

A: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好战的将领”“负贪婪的侵略者文明的传播者”等。

B:1992年是他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3)在欧洲历史舞台上能人辈出,他们有的居功至伟,也备受争议。请从上表人物中任选一例结合史实加以评述。

[总结规律——提升认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023-07-3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丰都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图文展示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1)【史料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简述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共同特点。列举两项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2)【人物评述】是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展现。从历史功绩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两位历史人物。

(3)【先进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简述图三事件的内涵及图四事件的现实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评价历史人物。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隋炀帝。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二 这是自由的理想反对专制政治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得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能够为其自身及其后代捍卫这一理想。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
(2)材料二评述的是古代哪场战争?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所述的“拜占庭帝国”又称           帝国。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2016-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长沙市麓山实验校九年级上期第三单元测试历史试卷
9 .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从下面对两场国际会议的评述中,可知其共同点是(     

巴黎和会的召开,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统治秩序,为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为战后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提供了结构框架和制度基础。

A.都划分了帝国主义势力范围B.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D.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多校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10 . 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危机与应对”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二【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俄罗斯“世纪风月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完成下面“思维导图”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图示反映的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共同因素。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3)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并谈谈你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