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7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到了宋朝,科举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孙录见,西北大学学报,2021.11。

材料二: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录取人数状元人数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这一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4-05-19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01
2024七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2 . 农业、手工业、货币、交通和人口等方面是古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1)写出交子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交子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材料三   有学者查阅资料粗略得出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表

时间顺治18年(1661年)康熙9年(1670年)乾隆8年(1743年)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万人)192019391500031000
(3)阅读材料三的人口数据,指出有何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2024-06-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测试卷 02(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七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3 . 图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货币演变】材料一

(1)对比图一、图二,指出货币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并分析图二货币的历史价值。

【城市发展】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唐、北宋在市场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变化的趋势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本质。

【海外贸易】

材料四   贸易地图直观呈现历史现象。

(4)对比唐朝和宋代对外贸易路线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宋代对外交往路线特点的原因。
(5)若要继续探究唐宋时期经济发展内容,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宋朝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这种变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完成是在何时?
(2)请分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5 . 舞蹈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物中的舞蹈

组别文物资料介绍来源

两个深目高鼻的西域舞伎,身穿长袖罗衫、头戴胡帽、足穿高筒软靴,跳的是柘枝舞。唐代《兴福寺残碑》

一人在翩翩起舞,有乐队伴奏。另有多人站立在旁边欣赏。宋代马和之《幽风图》

元杂剧演员在舞台表演。伴随着吹笛、击节板,舞蹈者穿戴蒙古式袍帽和毡靴,腰系皮带,头略右倾,一手向上,一手向下,腰部扭动,踏步舞蹈。河南省焦作市西冯封村元代墓出土

材料二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这块土壤上的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商品化的一大积极意义就是推动文学、艺术走向世俗、走向大众,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文艺观的变化。宋代的舞蹈在这样一种历史潮流下,出现了融叙事性、情节性、综合性于一体的程式化意味,在舞蹈各场次中穿插念白、对话、歌唱,舞蹈在走向程式规范、追求细节的同时,逐渐向综合形式过渡,奠定了后来戏曲的基础。

——摘编自全妍编《舞蹈艺术价值论》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组文物所反映的舞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舞蹈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经济根源。
(3)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很高。但仅凭文物史料来研究古代舞蹈,有何不足?如何弥补不足?
2024-06-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历史试题
6 .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一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北宋(1102)南宋(1208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48.11%44.24%63.42%53.98%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裂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衣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2024-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7 .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大力倡导发展农业生产。…为解决耕牛之不足,太宗通过与突厥等族的互市换回大量的马、牛,用以耕田。还派使者用金帛赎回被突厥掳去的男女八万余人。又释放宫女三千多人回到民间,准予婚配,以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为保障农民有充足的生产时间,太宗还特别注意不夺农时。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四:(宋代)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发展农业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5)综上所述,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4-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唐宋时期的和谐之光”为主题开展了以下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数据——见证经济和谐】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

5500

65.5%

2900

34.5%

任务二【品读诗歌——体会社会和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北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任务三【研读史料——认识民族和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下表数据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2)品读下列诗歌,概括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唐宋时期的相关史实,以“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巩固与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
2024-04-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北方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唐朝514852956.8%392041543.2%
北宋662429637.1%1122476062.9%

材料二   据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1011年,江淮、两浙大旱,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不久,河南、河北带也种上占城稻。南宋时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百姓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以及这个趋势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占城稻的种植为什么会迅速得到推广?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4-05-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了哪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并概述图3纸币出现的原因?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了宋朝经济(        )方面的发展。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4-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