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所学习到的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名称。
(2)四组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分别有何重要意义(各用一句话概括)?

材料二   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每年9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20239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3)写出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题写的八个大字?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以及国家领导人的纪念瞻仰活动,体现了什么?
(5)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事业?
2 . 王建国是贵州省铜仁市某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世纪80年代初,他家五口分到8亩土地,第二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了几年,他和几个同乡一起去广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赚钱以后,回家盖了新房子。王建国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得益于国家推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建立农业合作社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C.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023-12-18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八下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其中多数侵略者是通过海上入侵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深刻教训。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号召。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的周恩来,为了实现建立强大海军的宏伟目标倾注了大量心血。

——摘编自《周恩来与新中国海军建设二三事》

材料二   ……十年间中国海军发展是翻天覆地的。首先是舰艇建造周期越来越快,此前有句俗语是“十年造一舰”,现在从公开报道中也能看到,舰艇建造周期在不断缩减,从中反映出我国工业水平、国防建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随着新型现代化舰艇的增加,对于舰艇应用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新型舰艇,最大可能暴露问题,为后续舰艇建造提供经验。第三,此前我们会更多强调单舰的性能,比如航速、导弹射程等,现在我们在关注舰艇性能之外,同样关注其是否能融于海军体系的发展中,能为体系建设提供多大的支撑和贡献率。

——摘编自《走向深蓝,回首中国海军这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强大海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十年间中国海军发展是翻天覆地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海军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并在岛上堂而皇之地升起了英国国旗。在1997630日的最后一分钟,英国国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710时整,中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在战败后被迫与列强签订条约,中国的国际地位降到了最低点。70年后,197110月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111日,联合国总部大厦门前第一次飘扬起五星红旗。

材料三:20089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首次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五星红旗。20129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仪式上,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在中国自己的航母上飘扬。

(1)材料一中的“英军占领香港岛”与哪场战争有关?“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是在哪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实现的?
(2)材料二中涉及了哪场侵华战争?“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的“首次成功完成出舱任务”是通过哪一载人飞船实现的?“中国首艘航空母舰”的名称是什么?
(4)通过三则材料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

材料一   十四年扰日战争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全国抗战开始后,毛泽东充分认识到敌后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或装力量的艰巨任务。我们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形成相互策应之势,既有统一的城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这不但挫败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而无法自拔。

——许三飞《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事件?请列举材料中“正面战场”的战例一例。依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因素。
【人民解放】

材料二   1948 年秋至1949 年初进行的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获得对国民党军的完胜,全歼国民党军若干重兵集团,全部占领了东北,基本占领了华北。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和实力上全面超过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失去了与中共在战场上继续较量的本钱。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共胜利的军事基础。

——姜涛《中国近代通史》

(2)材料二中“全部占领了东北”“基本占领了华北”分别指的是哪一场战役?国民党军队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会“失去了与中共在战场上继续较量的本钱”?
【感悟艰辛】
(3)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的认识。
6 .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7 .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政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在今____________(填城市名)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

材料三

政权民族关系
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
2023-11-06更新 | 1033次组卷 | 13卷引用: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B卷
8 . “中国梦”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启新的时代】

材料一: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人民当家做主】

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寻求经济发展】

材料三: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文选》第3

【走上复兴大道】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1)材料一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与第一条的规定有什么关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出怎样的建设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请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在A、B处,分别写出每次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名称是什么?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说学知识,请你谈谈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从两个以上角度作答)。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经提前完成。五年中建立起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工业,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

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41.5%提高到56.5%。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材料三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1958年党发动了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三年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事件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出现的新面貌。
(2)据材料三,概括“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三,谈谈这段历史留给你的最大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材料二


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中共党员)

1962年他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带领干部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材料反映的两人分别参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活动,据材料和所学说说以上活动分别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以上两人具有的共同品质,并归纳他两人的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