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追溯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

任务一   【考古遗址一追溯文明起源】

                         


图一   北京人复原头像及其使用的石器                                   图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房屋复原图
(1)根据图一信息,描述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及其生活的时代。
(2)根据图二、简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任务二   【传说记载一探寻华夏之祖】


(3)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图三的黄帝陵拜祭,请你陈述出现这一现象的理由。从图四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图三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

任务三   【实物史料一   挖掘历史价值】


(4)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根据图五、图六提供的信息,概述它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图五       利簋及铭文                                                                    图六     刻有文字的甲骨
(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2024-01-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双减效果历史试卷
2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探寻古人遗迹】

材料一   如图是“北京人”的化石和遗存物。



(1)由材料一图片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概述发现“北京人”的重大意义。

【追溯民族起源】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据材料二,概括“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认识民族一统】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历史名人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再现民族交融】

材料四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上)


(4)据材料四,列举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材料中“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感悟民族观念】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3 .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追溯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 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

任务一【考古遗址——追溯文明起源】



(1)根据图一 信息,描述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及其生活的时代。
(2)根据图二,简述河姆渡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任务二【传说记载——探寻华夏之祖】


(3)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图三的黄帝陵拜祭,请你陈述出现这一现象的理由。从图四川路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图四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任务三【实物史料——挖掘历史价值】


(4)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根据图五、图六提供的信息,概述他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反映的远古人类生活过的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


       

材料二:他们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是哪种远古人类?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2)依据图片与材料二,指出该远古人类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3)概括材料,指出该远古人类的体质特征。

(4)该远古人类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2018-10-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材料二 与北京猿人相比,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基本与现代人类差别不大。山顶洞人的劳动技能、经验等,早已远超前人,取得很多新成就。如已学会人工取火。此外,山頂洞人还利用磨光、钻孔技术来打磨石器,会狩猎、采集、捕鱼等。就算去到很远的地方也能与同一属性的原始居民交换物品。技术过硬,山顶洞人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山頂洞人是如何发现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周口店遗址发现的北京人的特点。(至少两点)
(2)据材料二,指出山顶洞人相较北京人有何进步。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原始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技术,并说明理由。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六上》


(2)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材料三: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3)依据材料二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依据材料三概况分封制有何进步性。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4)依据材料三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023-11-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与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相比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图三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使用工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使用图三工具的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代?

材料二: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有什么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四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生产工具变化,你得出什么信息?
2023-10-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非常悠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约10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时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摘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根据图1分析中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谁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远古人类?
(2)根据图2所述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历史有何意义?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狩猎和采集?后来在同一地点出现的哪一远古人类懂得了人工取火?他们在体貌上与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农业产生和发展中,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哪种农作物?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的远古居民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
(4)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写出传说中他的一项发明。由于他对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后人尊崇他为什么?在他之后出现的尧、舜、禹是相继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你认为他们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以上材料能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呈现什么特征?
2023-08-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非常悠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中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考古发现数量

备注

头盖骨5个

分属不同年龄的40多个古人类个体

面骨6件
颅骨碎片15块
下颌骨14块
牙齿147枚
股骨残段7件
肱骨残段2件
锁骨1根
月骨1件
灰烬层5个
石器10万多件

打制

其他哺乳动物化石100多种

纳犸象 、剑齿虎等

     图2 北京人遗址发掘的部分成果

材料二:约10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摘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根据图1分析中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2所述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历史有何意义?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狩猎和采集?
(3)材料二中的农业产生和发展中,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哪种农作物?这一时期的远古居民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
(4)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由于他对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后人尊崇他为什么?
(5)以上材料能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呈现什么特征?
2023-1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