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5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体现的是(     
A.商鞅变法的背景B.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商鞅变法的内容D.商鞅变法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42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2024-06-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两校联考中考二模综合Ⅱ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初中历史
3 .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的结构、运行的模型、以及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是人类文明绵延的新起点。

材料一

经济1.废除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材料三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C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歌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陈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加快了什么社会制度的形成?该事件和秦的统一有何关系?
(2)依据所学,回答出材料二中的A、B的内容。
(3)依据所学回答材料三,它使俄国走上什么性质的发展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农奴开始“笑”了,但后来却“哭”了,其“哭”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材料四C处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社会转型确立政权的形式有哪些?你赞成哪一种形式,请简单说明其理由。
2024-06-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战国七雄中,三个国家的军队最有名: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荀子认为,秦国的“锐士”最厉害。秦国“锐士”战斗力强主要得益于(     
A.什伍连坐的实行B.郡县制的推广C.军功爵制的实行D.秦国完成统一
2024-06-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5 .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时代。其中,最可注意的,一是集权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二是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农业生产方式的确立。这两点,是理解战国历史变迁轨迹的两个关键变量。前者决定政治权力结构的走向,后者则奠定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

——于凯《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

材料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摘录(17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861年

俄国废除农奴制

1775年

美国爆发独立战争

1868年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

1787年

美国通过宪法确立联邦制

1911年

中国发生辛亥革命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22年

苏联成立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三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

——摘编自《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材料四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五   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 /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六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

——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顺应当时社会结构剧变的改革名称。并根据其内容,简要阐述这场改革是如何顺应“历史变迁轨迹的两个关键变量”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关键量变进行答题。(2 分)
(2)通过阅读材料二可知,这一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3)材料三提到“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观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述列宁是如何“后退”的?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出现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苏联体制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面对当时的斥责,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你如何为自己的新政进行辩护?
2024-06-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现“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四: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领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乔治·威尔《大国的崛起》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大门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6-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防城港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东潍坊·专题练习
7 .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张向东、王多《“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趋尖锐,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发展的桎梏,唯有打破之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开辟道路。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势在必然,商人直接支配生产遂应运而生。该生产形式不仅普遍地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使“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形成的开端”,而且还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和工厂转化准备了条件。

——金志霖《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初形态与雇佣工人》

材料三   罗斯福在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由于新政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因之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四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

——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解决生产力低下的问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商鞅变法后确立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什么?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和工厂转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中的“新”的含义是什么?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我国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2024-06-0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潍坊专用)-【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内容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A.严明法度B.鼓励耕织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
2024-06-04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商君书》记载:“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一现象反映了商鞅变法(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D.影响了社会舆论风气
2024-06-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改革与改革家”主题故事会,讲述了管仲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