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52 道试题
1 .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摘编自《汉书》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三,概括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至少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3)材料四中图三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情况?补充一幅反映该时期农业发展的图片。(用文字说明,例如:宋代《耕获图》)

材料五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摘自人民网

(4)请结合中国全面建设时期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024-06-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改革指对旧有制度、政策、观念等进行革新、变革,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国国君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实行变法。变法的阻力主要是旧贵族,为此他对贵族的世袭特权进行改革。同时奖励军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鼓励耕织,促进秦国农业的发展。……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改革后,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在秦国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在政治方面,普遍推行县制。同时编订户口,改革户籍制度。商鞅变法前后共持续进行了十八年。

材料二   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使俄国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有所不同的是: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尽管由于此时俄国的工场手工业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毕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王勤《彼得大帝改革与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

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秦国国君”指的是谁?指出商鞅变法中“对贵族的世袭特权进行改革”及“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工场手工业与西欧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彼得一世推行经济改革的积极作用。
(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理解。
2024-06-0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一些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就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为适应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各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改革。

材料二   英国1780-1830年棉纺织业技变革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时间






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780年100
1795年15
1830年7

——整理自《光阴似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并说出这 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与经 营权。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改变了原来那种与现 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整理自《新中国70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生产力”提炼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九年级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四)
4 . 课堂上老师要同学们归纳总结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小明总结出的笔记如下,其中属于内容上的相同点的是(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①B.②C.③D.④
2024-06-07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试卷历史(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秦国的商鞅变法B.西汉实行盐铁专卖
C.北宋王安石变法D.北魏的孝文帝改革
2024-06-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     
A.顺应了社会转型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巩固了周朝统治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4-06-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制度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推行使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剧烈的兼并战争中原有的国家制度遭到了不断破坏,私人开垦荒地即归私人占有,地主数量不断增加……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该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地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个国家?为“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并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选官用人方面“唐太宗”和“她”均沿用了前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唐太宗”和“她”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2024-06-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考试卷
8 . 商鞅主张“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韩非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以法治国B.崇尚德政C.无为而治D.君臣有序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九年级一班以“创新之光”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与创新有关的大量资料,制作成如下大事年表展示学习成果。
时期事件
公元前356秦国 A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创了 B 革命道路
1933年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C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D 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历史事件中的A、B、C、D填写完整。
(2)请从大事年表中任选两例,围绕“创新”提炼一个观点,阐述所选内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2024-06-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三)
10 . 【改革回眸】

改革指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通俗地讲就是对原有事物进行改造和革新,除去事物中陈旧的、过时的,增添新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东西,即除旧布新。

中外改革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请围绕“改革与社会进步”,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综合运用上述材料及所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优质初中学校发展联盟中考适应性(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