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乙: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已,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丙: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指出材料甲中商君治秦的原则,归纳这一原则出现的影响。
(2)归纳乙中汉代儒学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仲舒要维护怎样的现实政治秩序。
(3)归纳丙中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4-06-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房山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商君书》记载,“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导致秦国上下形成这一氛围的原因是,商鞅变法推行(     
A.确立县制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严禁私斗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二模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推行行省制 ②确立郡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鼓励耕织 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A.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2024-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这一变化导致了(     
A.土地私有制度的破坏B.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C.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4-06-0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2024-06-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得以充分地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其影响。
(2)材料二提到了哪一变法的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哪一现象?
(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

材料四   古来得天下之易者,未有如文帝者。

——(清朝)赵翼

材料五   唐太宗在位23年,为大唐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高宗到武则天,长达56年,他们继承贞观精神,为开元盛世准备了条件。开元总共28年,唐玄宗将“依贞观故事”治国具体化,唐王朝进入真正的盛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中国历史都迈入一个巅峰时代。

——摘编自任世江《大唐的辉煌与社会风尚》

(5)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隋“得天下”皇帝是哪一位?材料五中在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024-06-0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考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范蠡,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

商鞅,卫国顿丘(今河南内黄县)人,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
A.道家学派,代代相传B.古代圣贤,尽出河南
C.中原宝地,人才辈出D.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市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改革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俄国的一位沙皇曾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坦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等它被自下而上的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三   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该制度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按照合同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

材料四   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向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

(1)材料一反映的这次改革是谁主持的?
(2)材料二中的这位俄国沙皇是谁?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哪一发展道路?
(3)材料三是对什么政策的描述?
(4)材料四中实行新政的背景是什么?“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2024-06-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虎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9 .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一   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镇国青铜器——利簋,证明了我国青铜工艺的高超。该文物内部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即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即公元前1046120日)。据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朝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与“武王征商”相关的战役名称。图一中的利簋属于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请写出其体现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图二
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是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2)根据图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将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始于哪一事件?并写出其代表人物。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梁启超对博物馆功能的新认识。

材料四   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念头,1905年张謇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苑,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苑最初仅向张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开放。19127月,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教育部的推动下,1924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外开始展览,这是中国最早筹备建立的公立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博物馆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2年约有3400多座博物馆。

——王鹏《文化自觉下的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步与发展》

(4)依据材料四分析并概括,现如今划分我国博物馆行业类型有哪些依据?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五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5)依据材料五指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的新阶段。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15-18世纪博物馆建立的背景。再举出一位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代表人物。

材料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大英博物馆”词条等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载《东南文化》2012年第4期

(6)依据材料六,概括博物馆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第一〇八集团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有利于(     
A.形成封建小农经济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提高平民社会地位D.推动分封制的强化
2024-06-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