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①《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中记载:“二月甲子昧爽,武王……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②国宝档案

时期:西周(距今约3000年前)

出土地点: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介绍:器物腹部以饕餮纹为主,圈足部位装饰有夔龙纹。腹内底部铸有铭文三十余字,记录了武王伐纣一事,专家们通过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推测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也因此,利簋被称为“镇国之宝”。

材料三: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唯一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王朝有着共同的“国家认同”。经考古发现的国家都城、帝王陵墓、礼器、文字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它们……维系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文物均属于哪一种史料类型?分析材料二中①②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在进行历史研究时的关系。
(2)材料一、二中的文物均构建了哪一共同形象?据此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何突出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汉字能够“维系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得益于秦始皇采取的哪一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耕细作】

材料一

【巩固统一】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对外贸易】

材料三“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摘编自汉武帝《西极天马歌》

【交流发展】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沈约《宋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到达“西极”的人物以及开辟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分析开辟这条交通要道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你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3 .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汉语中有许多“贝”字旁的字,如:资、财、赏、贫、贪、赐等,大部分都与财富有关,古人这样造字的原因是什么?圆形方孔半两钱在全国使用的政治因素是什么?交子与半两钱相比较,有什么优点?

材料二:18世纪 60年代开始,随着纺纱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与黄金固定挂钩的英国本币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清算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英镑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原因是什么?当前世界上有100多种货币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使用,除英镑外,你认为哪种货币可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三: 2023年, 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 2961.63 亿笔, 金额 3395.27 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17%和9.17%。其中, 移动支付业务1851.47亿笔, 金额555.33 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81%和11.15%。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01 日)

(3)材料三中电子支付业务高速发展的技术因素是什么?列举一种电子支付方式。
2024-05-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024-05-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60题)-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春秋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达550年,最终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进程。

材料二:在政治、思想大一统背景下,汉代的国家认同意识也明显加强,它具体表现在对于统治思想、民族和地理的认同意识上。

材料三:17世纪初,“后金”“大金”表明完成统一的女真各部对共同国家的认同。皇太极改“金”为“清”,从国家认同来解释,是因为当时他统治下的臣民虽以满洲为主体,但同时已经融入数量众多的蒙古人、汉人以及朝鲜人等。

(1)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统一在地方实行了哪一制度?为促进经济交流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代”为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采纳谁的建议?在“地理”认同方面,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经营而设立的官职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后金”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在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哪个部落在谁的带领下“认同国家”从境外回归祖国。
(4)增强国家认同,培养家国情怀。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024-04-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油田第十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加强对边疆管辖,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朝代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经夏、商、周的发展而最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进一步吸收边疆民族成分,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人数更加众多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汉族。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坡陇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澎湖》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边疆开发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元朝政府为加强对材料二中所示地区的管辖设置了哪一机构?清朝时,哪一历史人物打败了此地的殖民侵略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24-04-0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人物1—实现大一统】

材料一   他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探究人物2—近代史巨变】

材料二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探究人物3—开辟新纪元】

材料三   他是20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他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大局,掌控形势,将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统一战线与文化战线、政治宣传与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探究人物4—引领新时代】

材料四   《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探究人物5—时代新楷模】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千古一帝”开创新局面以后在经济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封建帝制的废除”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他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四中的“圈”最后发展为什么样的格局?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5)请结合中国现代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时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谈谈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024-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上饶市洪迈中学学考水平练习(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

——改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秦汉统治者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摘自《“大一统”之梦》

(1)材料一中的“制度”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西汉时期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听取了谁的建议
(4)在经济方面,“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2024-04-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在处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图1给我们展示了秦朝的哪一重要举措?根据图2指出西晋时期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任意两个)。

材料二   “(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战役及进行战争双方政权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指出少数民族首领苻坚战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民族交往的意义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4-03-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